艺术留学

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
始于梦想 忠于创造 无所畏惧 无限延伸
TO INFINTY AND BEYOND
艺术留学 > 留学干货 > 留学生活 > 郑州艺术作品集机构,艺术如何为唤起对边缘化群体的关注

郑州艺术作品集机构,艺术如何为唤起对边缘化群体的关注

作者:自然光线/郑州艺术作品集机构/时间:2021.12.02 12:01:26
阅读: 点赞:0 次

  最近接二连三的负面新闻,让每个人心中都蒙上一层阴霾。谁能想到阳光俊朗的“王沥川”,一夜之间会和“猝死”,“哀悼”这些词语一起登上各大新闻的榜首;知名仿妆博主宇芽的家暴视频让人目不忍视;情绪病带走雪莉的生命后一个月,她的好友具荷拉也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等等。随着这些新闻的爆出,许多被社会边缘化的现象终于开始被人们慢慢重视起来,关于情绪类疾病的探讨也不再被忽视和污名化,成为人们心中可以感同身受的话题。现在,自然光线郑州艺术作品集机构就带大家来聊聊艺术如何为唤起对边缘化群体的关注?


  其实就像我们的的身体会生病一样,我们的情绪也会生病。这不是一种可以选择去想或者不去想的选项,而是像我们头疼,呕吐,腹泻一样无法控制的生理反应。


  郑州艺术作品集机构,艺术如何为唤起对边缘化群体的关注?


  艺术家向来是精神类疾病的高危人群,在全美抑郁症发生率最高的10种职业中,艺术家排在第6位。学艺术的同学们也一定有体会,因为专业的原因,我们需要比常人更敏感的想象力和共情力,也就更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影响。当我们心疼那些艺术家在精神病中苦苦挣扎的灵魂之余,更惊讶于他们和病魔之间的斗争,以及他们努力想让我们看到的,所有情绪类疾病患者眼中的世界。


Gabriel Isak,看得见抑郁的眼睛


摄影师Gabriel Isak作品

Gabriel Isak作品


  瑞典超现实主义摄影师Gabriel Isak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他的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具象化抑郁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摄影师Gabriel Isak作品

Gabriel Isak作品


  大片的蓝色,黑色主调,语焉不详的局部人像,看Gabriel的作品常常让人有种溺在深海的无力和窒息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就是我们眼中的世界,顾四野茫茫皆是无尽深渊,没有亮色,也没有希望。我们能拿什么力气去挣脱,去做到所谓的“想开点”?


  人们常劝抑郁者的无非“多出去走走”,“不要想那么多”,“早一点睡觉”,“阳光点生活”,而Gabriel Isak替所有抑郁症患者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不是我不为,我是真的不能”


Missy Douglas的365幅“躁郁症”


  如果说抑郁症是被拖入无底深渊,那么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在狂躁与抑郁这两个极端间摇摆。


  42岁艺术家Missy Douglas成年以后的每一天,都在和躁郁症作斗争。2013年,她选择每天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她的病情。同时为了情感真实和准确,Douglas决定放弃了药物治疗。


艺术家Missy Douglas作品

Missy Douglas作品“Day 177”


  Douglas曾经隐藏自己的病情17年之久,为了能够看起来像正常人一样。可是这样的伪装却在日复一日的加重她的病情。Douglas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和人交流,最严重的的时候她曾经尝试自杀,所幸被抢救回来。


艺术家Missy Douglas作品

Missy Douglas作品“Day 359”(2013年圣诞节)


  所有情绪病患者试图隐藏,伪装自己的病情,都是因为精神病的污名化。因为人们用健康的眼睛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精神病人眼中世界的“挫败、孤独和苍凉”。不能共情的健康人,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所表现出的的同情,开导甚至指责,厌恶,对本就敏感的情绪病人来说无疑是最可怕的伤害。


  Douglas希望通过自己的记录让同样身处躁郁症困扰的病友们产生共鸣,更希望的却是能让大众能在画作中看到躁郁症患者的世界,对他们产生共情,在心中真正为精神病去污名化。


艺术,PTSD患者的出路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相比抑郁症和躁郁症,不是那么为大众所知,但却也不该被忽视。


  和前两者的随机性不同,PTSD是具有外源性成因的。往往是因为患者曾经经历或目睹的战争,暴力,侵犯,忽略等现象。表现形式非常多样,从内发的抑郁焦虑,人格解离,到对外表现出的交流障碍等等。


PTSD患者Terry Sullivan作品

Before-the-Dawn Perspective,by Terry Sullivan


  而艺术疗法,是公认的PTSD患者的“救命稻草”。他们通过艺术的方式和自己的经历进行沟通,在描绘的同时,也找到了与记忆和平共处的出口。这是两幅PTSD患者Terry Sullivan进行艺术治疗时的画作。他在下班的火车上经历了一场枪击案之后,患上了PTSD。


PTSD患者Terry Sullivan作品

Man on Train Reading a Comic Book and Blowing a Bubble,by Terry Sullivan


  不仅仅是PTSD,对于抑郁症和躁郁症,艺术都是一个让患者能够和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的方式。当语言和文字都无力表达的时候,油画,速写,雕塑这些具象化的方式却能够成为敏感的情绪病患者的乌托邦乐园。


一念无明


《一念无明》海报

电影《一念无明》海报


  一念无明本身是一个佛教术语,指生命本身所具备的根本迷惑。同时,这也是一部2017年的香港公益电影。余文乐在影片中饰演一名社会底层的躁郁症患者。


  影片中“正常人”对精神病患者的惶恐,歧视以至于污名化让每一个看过的人都觉得胆战心惊。


  电影通过精神病患者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其实所谓的精神病,只是选择了和常人不一样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情感,只是因为多数人是正常,所以少数人就成了病。


《一念无明》片尾

电影《一念无明》片尾


  “情绪病治疗是个长期的斗争,治疗创伤的心不但需要合适的治疗,社区支援,还需要大众去除负面标签,给予谅解和支持,用同理心去感受和关怀”


  这是《一念无明》的导演的希望,也是所有和精神类疾病作斗争的人们的心声。


  我们在欣赏这些惊艳的作品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这些作品背后,精神病患者病态荒芜的世界。在患者和正常人这两个世界间,艺术就像是一座桥梁。这桥梁对于他们来说是宣泄情绪出路,对于健康的我们来说,却是让我们“看见异次元的眼睛”。


  其实这世界上我们看不到,想象不到的“无间地狱”还有很多很多,而且其中的一些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就在我们身边。情绪病是,家庭暴力也是,职场过劳,校园霸凌等等等等,这些舆论忽视或者选择性忽视的社会边缘现象,其实真的并不是少数。


阿根廷雕塑家Marcelo Toledo作品

阿根廷雕塑家Marcelo Toledo

以被家暴者身上的疤痕为灵感塑造的雕塑


  有人说要判断一个国家,社会或者民族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其中的强者,而是要看他们怎样对待弱者。在这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欧美国家的相应关怀体系值得我们去学习。


边缘化群体话题

Tender在一所英国高中的worshop活动


  在伦敦有一个叫Tender的艺术教育机构,和英国的很多高中以及大学都有合作。和其他机构不同的是,他们进行的是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培训。这个机构通过交互式戏剧和绘画等艺术的方式从青少年开始干预,防止他们以后成为施暴者或是受虐者。


  我们可以看到在边缘化群体的话题上,艺术领域一直都起着领袖的作用。之所以艺术是高贵的,正是因为做艺术的人就算自己同样身在囹圄,也要心怀天下的灵魂。这也是艺术领域一直以来的传统,世界各大顶尖艺术院校往往也都更青睐,更鼓励学生去为弱势群体发声。自然光线郑州艺术作品集机构导师鼓励同学们可以参考这些方向来寻找作品集创作话题。


普瑞特艺术学院动画专业作品

动画《Cage'折枝》片段


  杜鹏鹏,一个毕业于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动画专业MFA的中国留学生,他的毕业设计《Cage'折枝》获得了2018学生奥斯卡的提名。这是一部控诉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物化的短片,不仅仅针对于封建社会,也包括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


  所以对这些“灰色话题”的关注,不仅仅是出于空泛的所谓“人道主义”或是“道德观念”的要求。这更是我们身为艺术人的责任。我们拥有创作,设计,绘画的能力,我们知道大众审美喜欢看什么听什么,我们也应该为那些不能说,不敢说的人群发声。


  今天郑州艺术作品集机构为大家带来了边缘化群体的关注系列话题,关于我们希望所有学艺术的同学们不仅仅是以拿到理想学校的offer,毕业,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些条件为目标,更能够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找到人文类学科的真正意义所在。同样的,当同学们真正理解并对社会具有了从人文角度的思考和关怀,相信各大院校一定会向你抛出橄榄枝的。


本文均属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留学规划
姓名:
联系电话:
申请专业:
意向院校: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