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现在已经3月份了,越来越多申请2020年的同学都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出国留学作品集阶段。今天自然光线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准备作品集?创作出国留学作品集如何脱颖而出?首先作品集创作的第一步,就是关键——确定项目主题。这个项目要围绕着怎样的内容展开,要讨论、或解决一个怎样的问题,都是作品集项目开始的基础。同时,作品集项目主题,往往也会是招生官最关注的一个点,因为通过主题,招生官就能看到你对一个事物或事件的理解,并且你是如何通过艺术设计创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可以让招生官清楚的知道:你是谁;你想做什么;以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创作出国留学作品集中,每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关于项目主题和项目具体的表达,比如有的同学会根据已有的事实内容,进行二次设计、或者再设计。尤其在景观建筑类专业中,很多同学都会对目前已有的一些景观或者建筑进行改造和重新设计。
就像下面这个学生案例,拿到了AA建筑联盟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等院校offer的Liao同学,作品集项目主题就是一个竞赛作品,根据已有的景观场地进行的再次设计——香港启德机场的升级改造。由于机场位置处于城区,同时机场内仅有一条降落跑道,因此这里曾被称作是全球最危险的机场之一。
这位同学在前期首先进行了用户分析,和周围居民的活动动线调研、以及周围环境的分析勘察等,之后利用机场现有的周边优势条件,进行了多功能性的景观使用分析。加入生态绿地的概念和环境模式,搭建起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需求的设施与场地,让启德机场可以被重新投入使用,从而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和利用率。
图片为Liao同学作品集
这类型的项目主题,往往需要依托非常严谨的数据与理论内容的支持,比如场地定位、周边环境分析等。尤其对于景观设计专业,每一个项目和方案的实际落地都需要考虑使用周期性。因为一个景观的周期,往往会长达数年之久,在设计方案的前期,就需要给出方案预判,提前预估景观所在地,使用期间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比如当地的气候、周边的居住人数、其他景观设施、景观植物等。
对于这种类型的项目,你的创作目标基本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不同的方案或者措施,去解决当下已有的问题,或是设计提升,或是通过一些方案重新进行二次设计。
除了这种基于现实已经存在的项目事实进行的设计项目外,大部分同学的项目主题可能都是偏向概念化的。它们的主题虽然也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相较上面这类项目,就非常宽泛了,往往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和创作展示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充分的思维发散和尝试。
但是这类项目,也正如今天的标题所说,非常容易变得“平淡无奇”。我之前曾和视觉设计系的艺术老师聊天,她就告诉我,很多同学都特别喜欢在作品集里描绘自己的梦境,但是这种话题对于刚开始作品集创作的学生来说,又很容易抓不住线索,使得项目变得“大且空”,不知所云,最终的表达都会落于“平淡”,有一些学生最后的作品可能就是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来表达梦境。
其次,这种情况还特别容易出现在社会性、观点类话题的作品集中。对于这类带有强烈个人观点的热点话题,其实大家的想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都可以将它归为不同的大类。比如我们提起是否要给小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这个话题,最终的结果,大家要么是“支持”,要么是“反对”。这时候如果你的想法,仅停留在这一步,就很难从进行同话题讨论的学生中脱颖而出。
那么,要如何准备作品集才能让自己的想法不失色于“热门话题”?又要怎样处理自己的创作才可以让作品集有条理,又不缺创意?这两者之间的尺度要如何把握?
下面,我将分以下几点,来和大家详细聊聊,要如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01、“我反对/支持,因为……”
就像前面我说到的,很多我们所关注的话题,我们对于它的想法,最直观的第一步,应该就是“我支持”、“我反对”、“我不支持也不反对”……可能就是这样了。如果此时你是在做问卷调查,说到这一步,表达清楚了自己的态度,可能就够了。
但是当你将它作为一个话题,进行创作发散时,你的想法与观点表述,就绝对不能停止在这第一步,这时候,你应该向大家表述出后半段你没有说完的话,也就是“我反对/支持,因为……”,你需要通过创作出国留学作品集,告诉招生官和所有看到的人,你的作品集讨论的是这个话题,你对这个话题的想法,不是只有一个结论性的“支持”或“反对”,你需要表明的,是你产生这种结论的原因,以及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甚至,你可能还需要用作品集告诉别人,如果你正身处这种情况之中,你会如何解决这种事情,或者你希望别人如何去看待这件事,这时候,你就要让别人看到你的态度。
比如在下面这位同学的作品集里,这一点就表现得非常充分,Ziyi同学是2019年申请季的学员,本科时尚营销转专业拿到了RCA和LCC的offer,在这个项目里,她就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走访,向人们展示了边缘化人群的现状,以及她对这些群体的态度:
Ziyi同学作品集
首先Ziyi走访了瑞典、德国、法国等,几个最近难民问题非常突出的国家,从难民群体入手,从而延伸到与之有相通之处的一系列边缘化群体。通过前期的街头走访调研,让人们回答:“What do you think would be the MOST challenging thing for refugees to settle in a new country?”和“Would you offer your help if refugees in the street asked you for help?”这样两个简单却又不失考验性的问题,从而深入分析。
在这个项目里,自然光线的老师一开始并没有强迫Ziyi同学要向着某一个方向去做,而是和Ziyi一起进行调研,讨论项目的展开可能性,引导Ziyi去梳理自己的想法,从而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在老师的指引下,Ziyi做了大量的文化研究,从文字、符号等小细节入手,提取其中的重要元素,并将它们视觉化,进一步展现自己对边缘化群体的看法,以及自己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并思考到这个庞大群体的想法。
Ziyi同学作品集
02、不要局限于单线思维
大部分同学在院校创作中,都比较习惯于结果和产出的内容,但是,以结果为主要导向的院校项目和艺术留学作品集是不同的。艺术留学作品集往往更强调独立项目进行的过程和内容,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作品集,并不是只要最后一步展示结果就可以的,它更需要前期庞大的research与方案“试错”的支撑。
因为一个申请用的作品集,并不是为了向招生官和院校展示你某一方面能力的,它展示出的是你在艺术设计维度里的综合能力,包括创作能力、主题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创意发散性等。
因此,它更倾向于以主题为中心出发,无论是前期的调研、数据收集、文献参考整理,还是过程中的方案预设、内容评估、材料试验,每一步都需要围绕着主题展开。
这时候,为了更好的表达主题,你要做的,绝不是将思维集中在单一的线索上,而是需要用多维度的想法,去丰满你的主题和创作主线。
我们常会在艺术院校官网的作品集要求中看到这样的话“不限制具体的创作形式”,“作品集也不需要特别针对具体的申请专业”。这些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你的作品集可以完全脱离你的申请,去做其他专业方面的内容,而是你的作品,可以围绕着主题的创作主线,去发散,去扩充。
因为一旦你将自己的思维限制在了具体的专业范围内,你的创作手法可能就会被局限,被制约。比如我们平时提到平面设计的创作表达,很多同学第一反应就会是海报、网站页面等一系列的视觉物料。但当我们将思维跳跃出具体的专业限制,就可以结合各种想法去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
关于这一点,之前在学员采访时,一位拿到了Parsons帕森斯设计学院、RISD罗德岛设计学院、SAIC芝加哥艺术学院、马里兰艺术学院MICA等多所院校offer的学生说的话,我觉得非常适合送给大家:“别人做过的东西,我不会去做,要做,就做别人想不到的。”
在这位同学的作品集里,她就尝试了很多别人不敢做的项目,申请的是纯艺专业,里面一个项目是通过摄影来表达的,但是传统的摄影对她来说“太过普通”。因此她就查找资料,将一种名为“蓝晒”的,非常非常古老的影像生成方式,加入了自己的作品集创作。
Tiantong同学作品集
03、概念性话题也要“落地”
说到概念性话题,其实选择这种表达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是这类创作主题对于刚开始接触作品集准备的同学来说,也是最不好把控的。可能前期你有很多的想法,想表达xxx方面的灵感;想体现自己对xxx的理解;还希望能展示出自己xxx上的想法。
但是有好的想法,并不代表,你就有了好的展示形式和结果。这时候,有灵感,其实只是第一步,你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想一下,你的灵感要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及它是否真的能进行真实的“落地”展示。
比如很多同学可能都会想到的乌托邦主题,每年我都会遇到学生讨论乌托邦这个话题,这些学生,来自各个专业,有纯艺的、有平面的、有服装设计的,甚至还有景观建筑专业的。但是,并不是每位学生一开始就能思考清楚自己的创作表达。
在下面这位拿到了UAL、UCA、SHU、NTU、Coventry等多校offer的Tianze同学的作品集里,就有一个项目是以“乌托邦”为主题的,Tianze同学申请的是工业设计专业方向,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结合工业设计,表达自己对“乌托邦”的理解的:
Tianze同学作品集
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其实是空想主义,Tianze同学在历史课上被老师讲到的“空想主义”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去查找了很多有关空想主义的资料与素材,阅读了相关的书籍,看了相关主题的电影,这些东西都给了他丰富的创作启发,而他最终的作品表达,就定位在了人们对于完美共产主义的思想层面。
在这个项目里,Tianze虽然是工业设计专业,但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全部创作内容限制在工业设计范围内,而是结合纯艺与装置,构造了一个由头骨、小零件、发泡胶等组合而成的装置。
他通过在头骨上打洞,填充发泡胶、小型建筑模型、城市景观等细节,来表现一种未完全思想的迸发效果,他将这种不确定的概念,融进了这个不确定的装置中,来表现一种未完成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并不像视觉上看起来这么具有冲击力,它的内在可能充满了不确定性,他希望用这样的一件作品引起大家的思考。
Tianze同学作品集
在这个项目里,自然光线的老师帮助Tianze同学进行了反复的思路梳理,从确定下创作主题开始,Tianze同学每提出一个方案,专业导师都会与他商讨方案的可实施性,以及后期成果预设,不断的启发Tianze同学的逻辑推导与预判能力。最后,在多次的尝试和方案搭建后,将这种非常概念、理想化的“空想”落地在工业设计、装置、纯艺多专业结合的层面。
Tianze同学作品集
04、能跳出框架,也能收回盒子
最后一点,对于任何专业、任何主题的同学,都非常适用,我们通过作品集机构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很容易在长期的引导训练下,学会如何发散自己的思维,并在创作中想到更多有趣的想法。但是,大家要知道:启发思维,将想法越出桎梏,其实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这时候,你也应该学会并做到,能将思维收回“盒子”,也就是主题里。
怎么理解?还是像上面一点中我说到的,很多同学在创作前期可能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是否都与你的创作相关?是否能为你的项目带来正向的引导?是否能让你的创作表达更加贴合主题?都是我们在创作中需要多加考虑的一步。
这时候,你的想法,可能就需要进行二次过滤,以及严谨的筛选,多维度的思考,横向对比不同设计方案的可能性、实施性、表达结果等,最终确定自己的表达方式。
比如在自然光线,专业老师一开始并不会直接拒绝学生的方案,而是会通过或材料试验、或critique、或Tutorial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次思考,让学生从自己与结果感受者等多角度入手,去体验自己的设计方案。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Tianze同学,他的作品集里有一个项目,就是从他母亲的一个爱好出发进行创作的。Tianze同学的母亲非常喜欢花,因此他的家里也是到处充满了植物,但是在一次游玩回来后,他发现家里的植物因为无人照管,大部分都枯萎了。因此,从这样的一个小事入手,Tianze同学有了非常多的想法,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一起做了很多实验,去查看植物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会发生哪些状况,从而调研植物需水量、浇水时间、装置需求等。
Tianze同学作品集
最后,老师指导Tianze进行了Automatic Watering Product的实验,用单片机原理,搭建了一个植物自动浇水的装置。并且这个装置是完全可以投入正常使用的。
总结今天我们的话题,要如何从这些不同类型的“热门话题”中,让作品集脱颖而出?
首先,创作出国留学作品集在主题和灵感阶段,你要做的不仅是展示自己对话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你对话题的“理解”与“态度”,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想法的原因;
其次,在创作阶段,想法决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思路,根据你的主题创作线,进行发散和延展,从而丰满你的作品表达;
接着,即使你的话题是概念的,并非有一个具体的事实依据的,你也应该在创作前,思考清楚,这个想法你要以怎样的形式和结果去落地;
最后,想法的发散很重要,能有不断迸发的想象力在作品集创作中,是绝对的好事,但是你也要学会将自己的想法适当的收回“盒子”里,也就是回归主题。
自然光线为你分享更多话题:
留学作品集排版-最好的创意作品要放在艺术留学作品集第几页排版?
作品集排版-作品集该如何排版才能拒绝功亏一篑,点亮招生官的眼睛?
本文均属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